👨🔬 #燃燒危害小教室
你知道被視為是生活日常的各種燃燒作用,使它成了台灣 #第二大殺手 嗎?
台灣平均每12人,就有一個人是死於肺癌
究竟日常燃燒為什麼會導致癌症呢?
這篇燃燒小科普,你一定要看‼
還記得我們先前分享過英國掃煤煙囪的小男孩嗎?
Pott醫生從年輕的陰囊癌患者中,注意到他們小時候都曾經做過掃煤煙囪的工作,因此懷疑燃燒後產生的 #煤灰/ #焦油,是導致癌症的原因。
👉只是,煤灰/焦油有上千種化學物質,到底哪種化學物質是造成癌症的原兇呢?
1930年初,Cook等人嘗試由煤焦油中找出單一的致癌物,他們從2000公斤煤焦油經蒸餾、有機溶劑(酒精)萃取、分層萃起(differential extraction)、結晶等步驟,2年後得到7公克黃色的結晶,這就是我們今天熟知的 #苯芘 (Benzo [a]pyrene)。
很快的苯芘被證明在老鼠的皮膚上能誘發皮膚癌(1933)。
👉但是煤塊中並沒有苯芘,為何煤焦油中卻能找到它呢?
“煤”是遠古時代的樹木壓在地層下經幾百萬年後轉化而成,其成分主要是碳、氫及少量其它元素;煤在有氧的情況下可以被點燃,燃燒時的溫度與氧接觸面積的多寡有關。
煤塊在一般爐中的溫度可達1000oC,此時可產生 #熱 及 #黑色煙霧,煙霧中主要是碳顆粒、多環芳香烴(PAH)、一氧化碳、可揮發的有機化物等上千種化學物質。
多環芳香烴是碳氫元素因熱裂解而重新聚合成的一群化合物質,這中間最有名的就是苯芘,亦是第一個由煤焦油中分離出的致癌物。
‼世界衛生組織(WHO)說 #苯芘在環境中無所不在,因為只要是碳氫化合物在不完全燃燒下就會產生苯芘,所以舉凡汽機車排放廢氣、焚化爐的排放物、拜香及金紙的煙、紙菸的煙霧、燒烤食物的煙霧等都含有苯芘及其它致癌物。
所以“燃燒”除產生光、熱與黑煙外,更含有多種汙染及致癌物,對我們的健康有深遠的影響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