在福特造出汽車後,化學家Thomas Midgley發現在汽油中添加鉛,能提高汽車發動機的運行效率。他的發明為汽車公司帶來了巨大經濟效益,加鉛汽油產品也因此迅速被推廣。
之後世界各地發生過無數加鉛汽油中毒導致工人發瘋、生病甚至死亡的事件。雖然受到很多科學家的質疑和批評,但發明者一直堅持,在汽油裏加鉛無害。
1953年,一個良心學者Patterson開始研究鉛的問題,沒想到他的研究開始引來既有利益者的攻擊,在製鉛業的威逼利誘下,Patterson被學校理事們要求要閉嘴,連研究經費來源也被切斷,一度走投無路。
好險他堅持了下來
最後,他透過岩石證明了大氣中鉛含量比一世紀前增加了百倍,而現代人骨骼中鉛含量是古人的700至1200倍。才開始讓社會大眾意識到含鉛汽油的毒害,並開始禁用含鉛汽油。
諷刺的是,發明含鉛汽油的Thomas Midgley最終也死於自己的發明:他51歲時就患上骨髓灰質炎,癱瘓後使用自己發明的滑輪裝置,55歲時被裝置的繩索活活絞死。
📝 一項新發現、新發明,總會撼動既有利益者的身影,讓他們以抹黑、逼迫,甚至買通政府官員等方式去阻擋它的出現,影響人類的進步。這樣的例子其實在歷史上屢出不窮,你也能想到類似的例子嗎?歡迎在留言跟我們分享!
#減害 #新科技為生活帶來減害
#台灣社會責任公益減害協會
資料來源:
https://udn.com/news/story/6897/6167771?fbclid=IwAR3xTa_R66pCNIFMDgFQTMnXINc6aVCjXW1fDA0mVJDKBx2dvRtHqdndaPw